Sunday, February 18, 2007

Iron Will

很有趣的,我每個DnD CRPG的角色都擁有這個Feat。
這是說,該角色的意志檢定值獲得+2有利。

意志堅定,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俾斯麥的鐵與血。
尼采的超人。
沙特可以不當個法國人。
「我希望他們用憎恨與叫囂迎接著我…」

那是說,透過某種方法或是鍛鍊,人將可以擺脫環境與時間的束縛,
『成為自己將成為的』嗎?

雖然知道許多作家在30歲之後才開始嘗試寫作。雖然有人在30多歲才證出費瑪最後定理,雖然知道年輕不代表成功、衰老也不代表退化,最近卻時常發現自己陷入似曾相似的錯誤中,好像王朝的興起永遠只是為了淪亡一般。腦中時常湧出憤怒以及「you're such a loser」這句令人百般玩味的話(you是你還是我?)。pathetic。我喜歡這個字的發音。cellar door。這是一種啟示嗎?「我們應當背誦自己喜愛的文字,它將是急難時的救助。」,但是「文字如同一樣,從不能『給』人任何啟示。他們只會給你智慧的假象。」,而最近我重新找到了童年時的日(年)記,得到的結論是我忘得太多卻又改變的太少。

有些人聽到了,有些人知道了,有些人相信了,有些人行動了,而有些人則絕不懷疑。
我嫉妒並擁戴那些鋼鐵般的意志。

PS.
維根史坦論證了私人語言存在的不可能性…
但是詮釋是任意的…任意的…那些無趣的(無用的)思緒於是被棄置在一旁。
(to be revisited)

=======================
And now I really revisited this.

無名的系統顯示這篇文章是零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發出的。還記得那年風很大,還把宿舍外面貼的巨型EMBA招生帆布整個從七樓撕裂下來。剛是碩一下學期的開始,或是寒假的時候,交大校園冷冷的,黃色的路燈每一個都孤單的隨風搖動著,柏油路上的光影卻沒什麼變化。偶而會有那時候很流行的休旅車從宿舍前的車道閃過,讓另一側的園區馬路更顯陰森。

那時候仍然為著自己能夠做些什麼而感到困惑吧。並不是說現在就不困惑了,而是現在知道反抗若要成功,除了毅力,還需要蟄伏,跟立場。那時的我並不能夠了解這點,從而期待某種爆發式的變革,將當時的生活徹底的毀棄再造。

結果後來當然是沒有什麼毀棄、什麼業火燒盡一切的巨變(還好,還好)。現在甚至不能夠想起當時潛伏著的不滿究竟是什麼。也許是對自身學術能力的質疑,也許是對實驗室情況的不滿,也許只是看到又一個成功人士而從欽羨變質成為妒意。總之是現在想不起來的事情了。

不知道現在也住在交大光復校區研二舍805室的學弟是不是ㄧ樣為著天花板的壁癌而困擾著。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This is great info to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