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5, 2007

Spin

關於Spin/時間迴旋這本科幻小說,能說的其實不多。好看。刺激。文筆與翻譯都很流暢。可以說是「集大成」的作品,它把許多科幻作品會探討的元素揉合起來,卻不流於說教。敘事寫景優美,節奏控制得當,角色令人難以忘懷。

故事分成兩條時間線,第一條是末日頹廢的近未來,第一人稱的逃亡故事。另外一條線,則是逃亡過程中,主角回憶他十二歲時發生的「十月事件」之後,他與鄰居異卵雙胞胎的成長歷程。最後,兩條線結合邁向結局。

它是刺激的通俗小說,每一章節的收尾都充滿著懸疑,讓人替角色擔憂,或是急著想要知道事件的真相。「逃亡」路線的第一個懸疑點是,近未來的末日世界年表竟然是公元10^7年。而「十月事件」則是夜空中的所有天體全部消失,人造衛星全數墜落地表,生命之源太陽則變成不可思議的人造球體。儘管開頭就下了這樣的猛藥,卻還能一路高潮迭起,讓人無法放手。

它是宏大的寓言小說,一開始就靠著這兩個動人的意象,帶出主題:當地球真的成了完全與世隔絕的地球號,我們的未來是什麼?當科學上的末日急速逼近卻又不知何時會降臨時,世人會怎麼做?信科學的、信宗教的、搞政治的酗酒的,還有什麼都不信的,又會怎麼做?

它是紮實的科幻小說,時空扭曲、星系與其壽命、火星探險、生物改造、歷史-譜系、狂人-偉人、宗教-科學,多有涉獵,而且與故事線緊密結合。

它是動人的成長小說,角色鮮明:異卵雙胞胎裡一個是科學天才的哥哥,一個是溫柔動人投身宗教的妹妹,而陪著他們成長的主角則帶著一絲半信半疑的哲學家氣息,夾在兩人之間連繫著他們。主角透過科學天才看著宇宙的巨輪轉動,在與妹妹的羈絆中找到成長的動機,並且重新認識自己。

最後的結局,除了回歸母題,與典型的冒險旅程相呼應之外,其意象應該會讓星艦迷感動萬分。
是本我不禁要逢人就推薦的小說。正如同側標的書評所言:管他類型不類型,好看就是好看!

Sunday, October 14, 2007

公館

週日晚上的熱鬧學區。氾著鵝黃色燈光的咖啡店。

店名說是咖啡店,但顧客們桌上擺的卻都是700c.c.的紙杯。一個個紙杯上,無一例外的貼著電腦列印的標籤,好交代裡面的液體應該要是什麼味道。比如說,這應該是鮮奶茶吧,隔壁看時報週刊的媽媽點的是…柚子茶。柚子茶阿…坐在對面專心用筆記型電腦看討論區的是女兒吧。真是的媽媽怎麼會在女兒面前看時報週刊呢,好歹也裝一下吧。女孩還是高中生吧,身教不是很重要嗎。

接著,他才意識到自己手上正拿著本Taipei Walker。阿,不過我是因為沒有帶書所以…。像這樣的辯護時常出現在他的腦袋裡。接下來還有一長串關於閱讀與品味之間關連的辯證,但就讓我們切換到比較愉快的頻道吧(並且慶幸他拿的不是翡翠)。比如說,窗邊的三位大學生。這個時候,剛入冬的臺北,空氣沉掂掂的阻力迫使街道上人流放慢了速度,午後六時剛過的天空已經紫黑一片,雨絮像灰塵一樣緩緩穿過路燈形成的光錐。

但是這三位大學生,穿著三件牛仔褲的三位大學生,沒有必要分心注意天際線發黃的斑駁,因為他們專注的盯著三台筆電。兩個短髮男孩用滑鼠拖拉修改著畫面上的簡報流程圖,坐在窗邊的捲髮少女用叉子捲著義大利麵的同時,眼睛還是直直盯著螢幕。如果去掉咖啡店的擺設,那跟在大學宿舍並沒什麼不同。如果少女不是直直盯著螢幕的話,她應該會發現,長形房間的另一頭,穿著橄欖綠背心的瘦長男子正拿著光圈1.2F的一百二十釐米鏡頭對著她。捕捉永恆的瞬間。至少瘦長男子是這麼想的。回去再好好調整白平衡,把旁邊的油頭裁掉之後,應該還不錯,不過灰色調的曲線應該要壓縮,光太軟了。還好入夜不然會逆光。

這會正好是他第500張精心處理過的作品,但他現在不會察覺。況且,500或501並不會帶來什麼象徵上的差距。但是對他隔壁桌穿著Levis 501的平頭男子來說,數字的象徵意義是無法擺脫的。三圍。胸圍、腰圍、臀圍,自己的手臂多粗就跟女友的屁股多大一樣重要。儘管他知道自己已經緊緊抓住了對桌三名少女的目光,仍感有些遺憾。要是自己的手骨能夠更粗一點就好了,練起來好看,而且Sarah就愛這型的,上次買電影票還盯著售票員看。最好是我都很『心胸狹窄』,拜託她也太愛盯著別人的手臂看了吧當那是雞腿嗎。阿電話,放在哪,第二個夾層,阿不是,喂,Sarah阿,我在QK啦,你剛按完對吧,對啊,恩,專程來接你阿,今天不是要慶祝嗎,嘿嘿嘿,好啦我知道啦。

他飛身躍下階梯,三步跨做兩步,最後蹦的降落在一樓。好吵。不能安靜點嗎。台灣人…。也好啦,至少他真情流露,跟女朋友應該很甜蜜吧,呦,阿掰怎麼這麼慢,對面三個人保險都談完了,我還在這枯等、枯等、枯等…不過剛剛那個談保險的人怎麼好像在哪裡看過?好慢。對面那個人那本Taipei Walker也看太久了吧,我等著看呀,先生行行好吧,我電腦快沒電啦,下次弄個大一點的袋子好裝變壓器…

張先生、陳先生愉快的跟曹總握了手,交易算是個「成」字。三人踱出店門口,在屋簷下撐起傘,煙還沒點著計程車就來了。他們沒入車流中。

雨聲早已打打打的打起來。

三個週末與三場戲

[色戒]、[水滸108]與[型男,走快一點]

色戒講情。
關鍵在那些沒講出來,或是不能講出來的。
我可以,我不行,他想要,我想要,我不要。個人的抉擇。
遺憾的,綿長的。糾葛。

(唉我寫來怎麼這麼陳腐)

水滸108講義與憤。
作為京劇的變形,觀眾當然是看他們怎麼講,怎麼唱,怎麼打。
除了唱功身段(很不幸我這兩者都不懂)之外,加上逗趣的快版說書,表演本身則混雜了些許破格對白(這碇金子買台iPhone給你)、後設搞笑(還躺?還不快下去換妝!)。

但說不上來的,總有種被限制住的感覺…張大春小說文字的口吻無法在舞台上傳遞出來,周華建做的曲對我來說有些跳tone(搖滾化的民歌?這跟水滸的關係是…義氣嗎?),而現場反應最激烈的總是丑角熱情的演技與熱鬧的武打場面,看來很花心思的服裝則是沒留下什麼印象。

另外,三個小時六幕戲呈現出的速度與節奏太過一致,加上故事又是耳熟能詳,看到最後竟有些許疲累。總的說來,我喜歡他們的嘗試,但沒有被成品震撼到。期待這些概念的琢磨。

型男,走快一點講都市生活的皮相。在看起來是現代舞的框架之中插入了諧仿同志形象的獨白片段。第一幕把時尚走秀的姿態與服裝韻律化、誇張化,然後抽取出時尚雜誌常見的姿態,用極高速的韻律不斷變換。可以說是致敬,也可以說是謔仿。又帥又美又搞笑。

接著,穿著不同服裝的人,把姿態與文化做趣味十足的連結:公雞似華服的扭捏作態,極限運動服裝的跳躍翻弄(而且兩隻腿還是綁起來的,把雪板的形象搞的很爆笑),再來則是穿著Denim服裝上衣的男女舞者,在相連的袖子限制之下表現男女關係變換旋轉的動態感,爆點則是不斷在舞蹈的連續動作中,置入「俊男美女穿著牛仔衣褲擺出性感姿態相互依偎」的停格片段。至此的前半段,把時尚產業為人所知的形象動態化並且重複化,荒謬而美麗。

中間幾幕對於我這種沒什麼看舞素養的人來說,有點跟不上,只看見美好的肢體藉著彼此力道相互追逐彈跳,卻一直焦慮尋找著意象與詮釋(派對、宴會、追逐、遊戲?)。對於現代舞有太多刻板淺薄印象的我始終覺得眼花撩亂無法看清那些姿態背後的情感。不過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亮片宴會服所呈現的絢爛質地,以及一件超大型襯衫的多種變換,從交換穿,搶著穿到一起輪流穿,當襯衫,當斗蓬,當褲子,當頭巾,加上舞台燈色的呈現效果,讓人難忘。

總的說起來,這三場戲,色戒最好看,型男走快一點最讓我驚奇,水滸108最有誠意。

Wednesday, October 10, 2007

棄置

幸好車終究是來了。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A Fake Plastic Face


「我們活在虛偽的塑膠時代麼?」
「是的,假的塑膠比所有的真心都持久。如果我們要說『我已經充分瞭解某事某物的真相』,那就代表我們能夠複製它。因果關係真正指的是再現的權力。」
「於是塑膠的虛偽帶來我們的安慰…」
「這押韻好爛。」
「你知道,說它爛並不會讓它變的更好的。」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07

Artificial Light



So the sign of coming events
Flickers with missing words
And the bright blue city where
My friend have played
Fades from the corner of an eye

Tell my foes I’m captain tonight
Tell my folks I’m dead
I don’t wanna see them

Artificial light – I’m clinging
Artificial light
And praying it won’t burn out
Artificial light


--Robert Pollard, Waved Out

Tuesday, September 25, 2007

Clinton Keith on Agile development

Gamasutra的專訪
Fast failure is a benefit of Scrum, but people keep looking at it like, "Oh, the monkeys failed, so it's probably Scrum's fault."

If you want someone to fail, you want them to fail fast, before they spend a lot of money.


必須接受的事實是,總是有想法必須要到執行的時候才發現它根本就一點都不可行、不有趣,或是根本就是舊東西。要憑空規劃出完美的程式是不可能的,因為架構跟使用方式永遠會彼此反饋。我們如此斷言。

同篇文章的另一位受訪者Paul O'Connor則表示,電影周邊遊戲品質幾乎總是那麼爛的原因是,「they're done under the gun with a shifting set of targets and an immovable ship date. 」